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產業潛力巨大。
1、行業發展迅速:近年來家政行業發展迅速,有數據統計如下
北京家政公司數量:(其中注銷了900多家)
年份 數量
2002年 636家,
2005年 1950多家
2006年 2950家
2007年 2849家
2008年 2955家。
家政服務員工資:
年 份 月收入 年收入
2001年 300元 3600元
2004年 450元 5400元
2006年 600元 7200元
2008年 1200元 14000元
以上數據不但說明近幾年家政行業發展迅速,也可以看出家政服務員的收入已經大大高出國際脫貧致富的標準。
2、產業潛力巨大:隨著人們工作和生活節奏的普遍加快,對家政服務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促進了家政服務業的快速發展。2007年底,全國共有各類家政服務企業和網點已有近50萬家,從業人員1500多萬人,年營業額近1600億元。目前,家政服務已由簡單的家庭服務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簡單的傭家型的家務替代到含有知識豐富的智家型管家,每一步發展都帶動著新業務的發展。從簡單的打掃衛生、做飯到家庭環境管理、營養餐配制,每一個角度都有可挖掘的潛力,從尚未出生的娃娃到白發蒼蒼的老人,每個年齡段都是家政行業的服務對象。
3、問題百出:伴隨著家政行業的迅速發展,行業內部出現的問題也是與日俱增,家政市場上一片混亂,從業者渴望尊重,渴望保護;消費者渴望權益保障。渴望服務正規化,收費合理化,管理規范化,家政公司呼吁相關法律出臺、呼吁同行業避免惡性競爭,共同發展;國家引導高學歷的人走進這個行業,呼吁家政公司重視培訓規范發展。
4、問題所在:大多數家政公司仍然以中介式的模式運行,有多數的家政公司試圖走員工制管理。卻始終找不到一個正確的員工制管理方式,終重蹈覆轍。
(1)家政行業的層次跨越大:家政行業是將社會底層的人和社會高層的人相匹配。文化底蘊差異,素質差異,價值觀的差異導致兩個層次的人生活在一起問題疊出,加上二者溝通方式上的不統一,缺少協調,相互之間缺少了解和理解。家政公司在服務過程中忽視二者的差異,在中間環節中起到緩沖作用。
(2)家政公司管理者上的經驗不足:家政行業中很少有高學歷,高能力的人一心踏實做家政管理,目前為止高學歷的人做不到從行業中來到行業中去,而一些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雖然做到從行業中來,卻再也走不進行業中去了,而且缺少看問題的高度,
(3)家政公司功能實現上的失調:在某種程度上講,家政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出售的產品是有思想有意識的人現場操作產生的沒有載體呈現的服務,而消費者也是有思想、有意識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是以他的客觀感受作為評價標準,在這個過程中家政公司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起協調作用的管理者,而不是完全意義的銷售商。但是家政公司卻常常忽視了他的管理作用,缺乏對家政服務員的人性化管理,缺少對客戶的關照即售后服務。
(4)家政公司內部不協調:家政公司的管理上下級脫節,公司高管不了解下面的人在做什么,不了解所出現的問題,更不了解所出現的問題的嚴重性,,這就導致了對問題視而不見,上下級之間缺乏溝通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5)價值取向的不同:家政服務員的價值觀是生存,溫飽是關鍵,而企業的價值觀是發展,是實現社會價值。家政服務員不是沒有道德,沒有信用,而是因為人的生存是第一需要。當企業不能為自己員工生存著想的時候,員工對企業也就無所謂忠誠。
(6)缺乏其他行業的借鑒。筆者走訪過的家政公司的管理者多數都是家政行業中坐家政行業,很少借鑒、學習,了解其他行業的經驗。雖然家政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與眾不同,但是不意味著可以閉門造車。
(7)重視眼前利益,忽視長久利益:大多數家政公司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長遠利益,很多人這一點歸結為是從業人員素質低,家政公司不愿意給人做嫁衣,但是家政行業依然有公司能夠教育好自己的員工,管理好自己的員工。筆者認為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
(8)無系統,無章法,無制度,無標準。因為是一個空白的市場,所以大家都認為自己說了算的權利,都認為自己有當標兵的資格,甚至主宰整個行業,行業中缺少一個大家認同的方向和方法。
5、有利形勢:
近兩年來是家政行業的轉型期,首先,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家開始重視家政行業的發展,積極鼓勵發展家政行業,并引導大學生等高學歷、高素質人群進入家政行業。
進一步完善城市社區便民服務設施。積極推進家政服務網絡建設,鼓勵大中城市依托大型服務企業建設家政服務網絡中心,整合資源,提供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務(摘自《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
其次,因為,社會形式的改變,家政行業從業結構正在發生著改變,一些高學歷、高素質的人開始進入到這個行業中來。
第三,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更加注重生活品質,家政行業是一個可以改變人們幸福指數的行業,家政服務也從一種簡單的傭家型服務開始向復雜的智家型服務發展。